第132章 大炮时代过去了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笔趣阁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第132章 大炮时代过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2章 大炮时代过去了

  第132章大炮时代过去了

  老常给的那两个矿其实早就被发现了,虽然都是浅层煤矿,但开采难度要比现在已经挖掘出来的煤矿要高得多,所以一直按着没有开发。

  眼下,老常需要用大量的国内煤炭跟外国煤炭对冲,以此来调控经济。

  这当然不是他想的主意,他也没这个脑子,但他身边的高人可不少,能想到这一招并不奇怪。

  至于为什么交给朱传仁来开发,可能是不想老孔一家独大吧,需要一个人来制衡他这个姐夫的财势。

  其实老孔也明白,钱不可能让自己一家赚完,有个人来制衡自己也是好事,能让他更安全。

  最关键的是,老孔深知朱传仁的脾气秉性,本质上来说他们是一类人,爱财,怕死,这样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敌人,合作才是王道。

  这不,朱传仁的手下一道晋省,第一个拜会的就是孔家祖母,并送上了一座玻璃种帝王绿雕刻而成的貔貅,可把老太太高兴坏了,抱起来爱不释手。

  要不是这玩意太沉拿着不方便,她都能抱着睡觉。

  朱传仁这招投其所好,既拜了码头,又表明了心意。

  我不是来抢食的,我是来跟你合作发财的。

  老孔得知此事后,也第一时间让老婆回礼,给倪思纯送了个纯金貔貅,大小和那只翡翠的别无二致,甚至连形态都一模一样。

  众所周知,貔貅必须成对出现。

  两个民国时期金字塔尖上的财神爷,就这样达成了一桩无声合作,甚至两位当事人都没有见过面,说过哪怕一句话。

  当然,他们也不会声张,既然知道老常心里起了嘀咕,那就不能走得太近,甚至还得适当的表露出敌对态势,这样才能赢得老常欢心,他们也能继续捞钱不是?

  两个人合作刚刚好,要是再加一个那就没意思了,因此两人表现出了超强默契。

  首先,老孔对‘仁和矿业’进入晋省表示热烈欢迎,并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甚至在晋省放话,朱家和孔家,在晋省视为一家。

  啥意思?

  就是朱传仁到了晋省,你们这些地头蛇得给予我老孔一样的地位,否则就是造反,灭你没商量。

  紧接着,朱传仁因为要建设水上机场,必须要扩建码头,而这个工程他转交给孔家旗下的工程公司来做,这一单即便不偷工减料,正常去做,也能有七八十万的利润。

  是的,就是这么疯狂!

  以为这就完了吗?

  错!

  定海银行公开融资,但最后只接受了一家的投资,就是中央银行。

  而中央银行也给予定海银行一笔非常高的贷款,关键是无息!

  按照朱传仁的估计,这笔钱用上10年就不用还了。

  两家伱来我往,全华夏这点钱都让他们两家捞了。

  关键两人表面上还要闹出不合。

  朱传仁面对老常特使时净说老孔的坏话,而老孔呢,没少在老常身边吹风,说朱传仁年纪太小,把控不了这么大的财富,应该加以克制!

  这俩人算是把《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给研究明白了。

  两人从不见面,更不在公开场合给对方好脸色,可私下里,二人的夫人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块聚会吃下午茶,在旁人看来两家关系有些诡异,可在有心人眼中,他们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得知朱传仁在军火这块有很深的门路,老孔便撺掇人给老常吹耳边风,海军该搞起来了,再不搞就完了。

  而老常也确实心动了,提出了10年60万吨的口号。

  至于这60万吨从何而来,一部分是自主建造,另一部分就得从国外进口了。

  有老孔在一旁协助,这进口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朱传仁身上。

  要是按照原历史,这个时期,老常会安排手下小陈向霓虹兵库县播磨造船所订造一艘轻巡洋舰宁海号。造舰费用为法币432万元,以东北大豆折价分期支付。

  在原历史中,宁海号是民国纪元以来外购的最大型军舰,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958吨,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装甲。

  动力部分为四部油炭混烧式锅炉,三部往复式主机三轴推进,10,579匹马力,最高航速23.2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里。

  配备140毫米双联装炮3座6门,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高炮6门,机关炮10门;

  535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鱼雷8枚;

  设深水炸弹投放装置,配深水炸弹9枚;

  可载水上侦察机2架,无弹射器,使用时由吊车吊至水面从水上起飞,系由霓虹时计社研制,爱知厂建造,代号为爱知AB-3,即宁海-1号,巡航时速137公里,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里。

  当时江南造船厂由一个姓马的任主设计师,利用备份引擎与福州衫木所仿造出宁海-2号1架,配于此舰,性能相近。

  编制乘员军官42名,士官97名,士兵222名。

  宁海号于1931年2月20日安放龙骨,同年10月10日下水,经过各种性能试验,符合我方技术要求,于1932年8月26日驶抵魔都。

  9月1日举行升旗典礼,编入第1舰队,首任舰长为原海容舰舰长高深弦上校。

  宁海舰后由魔都抵达霓虹横滨参加日俄战争海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元帅的国葬典礼,顺便回播磨厂整修。

  鉴于江南造船厂历年承造各种舰艇能够达到要求,海军部决定由该厂仿宁海再造1艘姐妹舰平海号,由霓虹提供零组件,设计图与宁海同样,并聘原宁海舰的造船主任神保总南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监造,原订预算458.8万元。

  该舰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为了鼓励国产新舰的自制,海军部长小陈亲自到厂出席该舰的开工典礼。

  不过由于中日关系紧张而影响了霓虹的零件供应与技术支持,拖至1935年9月28日方才得以下水,比原定足足晚了两年。

  等到空舰驶往霓虹相生港装置火炮武器完成时已是1936年6月18日,离战争爆发只剩一年。

  宁海舰费时一年半就已成军,平海舰却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

  不过这毕竟是华夏自制的一艘轻巡洋舰,排水量2,383吨,动力装置为五部锅炉四部烧煤炭,一部烧重油,两部往复式主机双轴推进,马力较宁海略小,约7,488马力,最高航速21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里。

  本舰尺寸与“宁海”略同,不过吃水稍浅,原预定装备与宁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门,76毫米高炮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门,高速机枪4挺。但在本舰赴日装配武器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有关高炮与高速机枪部份遭日本拒装,只好透过魔都的德国洋行改购克虏伯和博福斯枪炮代替。

  本舰无水上侦察机,所以烟囱后的外观结构因无机库而与宁海不大相同。

  首任舰长为原宁海舰长高深弦,1937年4月编入第1舰队,成为旗舰。

  据小陈后来抗战初期的江阴沉船封锁战术来看,他早知道中日海军实力悬殊,双方绝不可能发生传统的舰队决战,所以两艘巡洋舰根本没可能发挥“巡洋“功能。

  但在站前海军却有震吓地方军阀的作用,这一点对中央尤其重要,要达到这一点,船舰必须具备堂堂威仪的外表,所以平、宁二舰虽然吨位只有2千多吨,却装上了6门140mm主炮,“宁海”舰甚至还装上飞机。

  虽然很吓人,但明显的头重脚轻,稳性不足,不利于远洋。

  事实上平海、宁海二舰大部份时间都在内河或沿海活动,主要用来威吓陆上的敌人,名义上是巡洋舰,实际上完全不必考虑在大洋上作战。

  这一点小陈心知肚明,所以才有这两艘设计看起来很不合理的巡洋舰横空出世。

  宁海级轻巡洋舰是民国海军在全面战争前向霓虹订购的最先进军舰,也是金陵时期制造的最大型军舰,本级舰包括宁海号与姊妹舰平海号,在江阴战役遭击沉后被霓虹捞起续用,于1944年先后遭丑军击沉。

  朱传仁是知道历史的,也知道在航母面前,再强大的巨舰也无力抵挡,所以他没有为了赚钱,盲目建议老常买巨舰,而是通过一些剪报以及书信,诚恳的向老常阐述了下未来海洋争夺的方向在哪。

  首先,未来海洋争夺大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太平洋方向,一个是大西洋方向。

  太平洋是航母的天下,而大西洋依旧沉浸在大炮轰鸣的余晖之中。

  先说说大西洋这边,德国人的造舰实力毋庸置疑,号称二站最强战列舰的俾斯麦号不就是德国人的手笔?

  俾斯麦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

  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因为小胡子喜欢大口径而改为380mm大口径主炮)

  对比一下,宁海号相当于大头儿子,而卑斯麦号则是绿巨人一般的存在。

  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36年7月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24日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设计标准排水量35000吨,舰长250米,宽38米,吃水10米,四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涡轮-电力装置,最大航速30节,最大续航力8000海里/19节,都是根据德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首先,当时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基尔运河(19世纪末德国为缩短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程,为了战时自由航行于北海与波罗的海而开挖的运河,1935年完工)规定对船只的限制是长度不得超过250米,宽不超过38米,吃水不超过10米。

  其次,俾斯麦号的用途并非是纯粹的舰队决战,而是考虑了舰队作战、远洋巡航作战和破交作战(针对大型海盗船)。

  德国在一战后,殖民地损失殆尽,战舰不能像他国依赖殖民地的补给,因此该舰的续航能力很好,可以19节高速战斗巡航8000海里。

  意大利、法国的主要战场在地中海区域,因此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与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续航较差。

  再次,考虑到德国海军舰艇数量少,战舰必常在数量劣势下战斗,在海战中,在数量劣势下战斗,没有高航速是十分危险,因此俾斯麦号也提高了设计航速。

  最后,俾斯麦号的主炮寿命长,射速达到2~3发/分钟。

  另外该舰还继承一战时德国造舰传统,即采用大量的水密舱设计,至少22个主水密舱加更多数量的次要水密舱以在战时保护舰船的核心部位。

  从上述特点看,俾斯麦号较好地符合了其“具有远洋破交能力的战列舰”的设计意图,由于错估蒸汽机的续航,俾斯麦号不能很好执行破交任务,实际是海岸防御战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采取了介于全面防护和重点防护兼顾的设计。

  俾斯麦号拥有穹甲和较强的320毫米厚主装甲带构成了较强的舷侧防护,实际上是让穹甲和垂直装甲共同参与了侧舷方向的防护,而非完全沿袭了一战时的穹甲设计。

  总之,俾斯麦级的防御体系在近距离接战中效果好,但在远距离炮战中特别是受到高俯角的穿甲弹攻击时,防护力较为不足。

  因为俾斯麦采用穹甲布局,导致舱室利用率不高,为航速必须拉长动力舱段,座圈就会往首尾挤,为防雷层深度压缩座圈,使它宽度无法装上3联装15吋炮,俾斯麦级为了尽快开工,重设3联装15吋炮塔显然不行。

  使用一战设计就成了最省事的选择。

  因此俾斯麦号最终设计单炮塔是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共4座炮塔的战列舰,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前后甲板各布置两座。

  所以从后世的眼光看,俾斯麦号并不是当时最强大的战舰,但相较于第三帝国海军的对手——大英帝国海军而言,却是无可匹敌的强大战舰。

  当俾斯麦号出海巡航时,英国海军竟无一舰可与相抗。

  然而,卑斯麦号的强大似乎只存在于纸面上,实战中并没有拿出亮眼的表现,而似乎造出来就是为了演绎悲剧的。

  1941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如日中天,陆军“钢铁洪流”左右出击,旋即攻灭捷克、波兰和法国,整个中西欧尽入囊中。

  环顾周围,只有毛熊和英国尚在卧榻,但只能婴城自守,自顾不暇。

  携着臣服法国的余威,德国锋芒直指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

  但忌惮大英帝国无比强大的海军实力,德国无法投送陆军到英国本土。

  “大轰炸”就此开始。

  对日后的同盟国而言,年初罗丝弗签订的“租界法案”是及时雨,大量的丑国援助开始源源不绝的由海上运送到英国。

  此时,英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军事郑治压力。

  伦敦的白金汉宫都第二次受到炸弹袭击。

  如果让彻底让高傲的英国人屈服德国的指挥,只有斩断辽阔大西洋上从美洲到西欧的交通运输线。

  对德国而言,难题是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比第三帝国压倒性的优势。

  此时,德国海军舰队只有四艘战列舰,夏恩霍斯特号、格尼塞诺号、俾斯麦号和尚在建造的提尔皮茨号。

  而大英帝国的海军此时则有15艘战列舰,还有5艘正在加紧建造。

  更不要说,英国的航空母舰、驱逐舰和巡洋舰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德国人。

  只有在广袤的大西洋上的潜艇是对手最大的威胁。

  但此时的德国人正志得意满,信心爆棚。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站,德国的水上舰艇就曾四处出击,在欧洲西部绵延的海岸边对英法的航运造成极大的破坏。

  现在,轴心国正在建立全面的优势,隆美尔在北非给与英国人沉重的打击,英国从利比亚到伊拉克的链条正在被砸碎。

  大英帝国的舰队需要填补四面的窟窿。

  1939年8月,德军统帅部就试探性地派出“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辗转游弋于大西洋、印度洋。

  对英军的海上交通线大肆破坏。

  德国人先后猎捕了9艘英国商船,排水量共计8万余吨。

  有记录的袭扰达到100多艘船次,迟滞了超过60万吨排水量货物的运输。

  虽然在12月,这艘船在拉普拉河口重创英军特遣分舰队后,被包围在中立国乌拉圭的蒙得维亚港,最后自沉。

  但辉煌的战绩让德国海军信心大振。

  1941年1月到3月,德国海军展开了代号“柏林行动”的军事行动,两艘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尼塞诺号组成战队,在公海舰队司令官刚瑟·吕特晏斯的指挥下。

  突破了英军的封锁。对英国的补给舰队展开了游猎行动。

  吕特晏斯制定了游击袭扰、打完就走的战术,先后摧毁了22艘船只,给英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德国统帅部对吕特晏斯的成功高度称赞,水面舰艇打击英国人运输动脉的经验让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一时风光无限,成功增加了德军上下的盲目自信。

  一直小心谨慎的他们决定来把大的,彻底切断英军的大西洋补给线。

  在春天出击的两艘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尼塞诺号在高强度作战后,不得不在法属布列斯特港口维修。

  提尔皮茨号还没下水,雷德尔只能打出自己手中的王牌,第三帝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也是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

  此次军事行动依然交给他的手下大将刚瑟·吕特晏斯,后者刚刚因为军功晋升为海军上将。

  但这位老下属却对帝国的军事冒险非常抵触。

  他不认为依靠俾斯麦号能够抗衡整个英国皇家海军,他认为需要整个公海舰队全员出战才有获胜的可能,只不过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尼塞诺号的修复和提尔皮茨号的修建需要时间。

  不幸的是,德国人恰恰没有这样的时间。

  德国统帅部认为和英国人的抗衡已到了关键时刻。

  希大爷在二站初期的多次冒险赌博都赚得盆满钵满,他不怕再赌一次。

  为此,希大爷还亲自到“俾斯麦”号上视察,给海军打气。

  德国人的军事部署要保持对丑国横渡大西洋的补给船队的致命一击,此次他们派出了实力最强的水面舰艇“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

  按计划,留在法属布列斯特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尼塞诺号战列舰修好后随时补充到舰队中来。

  德国海军派遣了大量潜艇配合水面舰队的行动,为此,一名潜艇部队的军官被派驻到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上。

  德国人精细的作战风格再次体现,在舰队出发前,德国空军对英国的海军基地和北大西洋进行了额外的侦查。

  德国海军还搭设了多个假的电台基站,起到干扰迷惑的作用,成功地分散了英国人的注意力。

  1941年5月18日。德国舰队在新晋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的指挥下,离开戈坦哈芬驶入波罗的海。

  当年的戈坦哈芬已经成为如今的波兰城市格迪尼亚,真是物是人非。

  5月20日,隶属于中立国瑞典的哥特兰号巡洋舰在波罗的海发现了德国舰队。

  很快,英国就在第二天得到了德国海军大型舰队出海的情报。

  吕特晏斯的舰队从挪威卑尔根附近的科尔峡湾穿出,北太平洋上又出现了纳粹海军的魔影。

  5月22日,一架飞越科尔峡湾的英国侦察机向英国海军总部汇报了发现德军舰队行踪的消息。

  吃了不少亏的英国托维海军上将立刻命令海军少将沃克尔派出巡洋舰队加强监视。

  沃克尔海军少将加强了对丹麦海峡的巡逻,同时在北大西洋的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冰岛之南的水域派出轻型巡洋舰抵近侦查。

  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为首的舰队围堵几乎在同时展开,在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卡斯帕流海军基地派出了赫兰德海军中将指挥的舰队,其任务是封锁丹麦海峡南部的出口。

  这只舰队领头的是英国最强大的战列舰“胡德”号,与之相伴的是最新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多达六艘驱逐舰为这两艘主力舰护航。

  同时,英军主力舰队,以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胜利号航空母舰为首,四艘巡洋舰和七艘驱逐舰为辅,向英国本土的西南海岸线移动。

  随时能够对东北方向的来犯德国舰队展开行动。

  英国人生怕自己的主力舰队单薄,在航行中,卫戍附近港口的一艘战舰不久加入了作战序列。

  从德国无线电监听部门截获的英国皇家海军部的命令,清晰地下达了搜寻两艘从贝尔根到北大西洋德军战舰的作战任务。

  可以说,德海军的军事行动已无秘密而言。

  看到德国海军肆无忌惮的几乎是赤裸裸的军事挑衅,英国人明白这是一场决定英国国运的豪赌。

  1941年5月23日下午19时22分,赫兰海军中将舰队中的萨福克重型巡洋舰发现了迎面而来的德军舰队,彼此不到7英里的距离。

  萨福克号没有立刻迎战,而是开启雷达对德军进行侦察。

  很快英海军主力舰队的托维海军上将和偏师赫兰海军中将都得到了德军舰队关于航向、速度和位置的确切数据。

  萨福克号企图接近德国舰队,很快被俾斯麦号战列舰轰走。

  于是,便尾随其后,与此同时,赫兰海军中将的其它舰船全力向西航行,以便集中起来。

  其实,德国人已经知道自己有了尾巴,一开始,“欧根亲王”号巡洋舰的指挥官布林克曼就截获了萨福克号的无线电信号。

  舰队总指挥吕特晏斯并没有选择撤退,没有像以前那样中断行动逃跑。

  因为他明白,此一时彼一时,旗舰主力俾斯麦号战列舰优势不在航速,而在战力和防御。

  因此,此次出征他早已有了必死的觉悟,不惜一切代价执行切断补给线的任务,“干”就完了。

  5月24日午夜,尾随的英国舰队失去了与德军的雷达侦测联系。

  赫兰德海军中将有理由相信吕特晏斯逃跑了。

  基于这位游击战高手的一贯作风,他认为德军舰队选择了避实就虚的一贯套路。

  因此,他决定独自向北追击,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的“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重点打击“俾斯麦”号,其余六艘驱逐舰将围攻“欧根亲王”号。

  这一作战计划没有来得及通知友邻部队,赫兰便率舰队展开了行动。

  5月25日凌晨2点47分,尾随吕特晏斯舰队的萨福克又发现了德军,原来德军舰队并没有脱离萨福克的监视范围,依然在向西南方向英国本土航行。

  赫兰德海军中将一下子慌了神,向北前进的舰队不得不来了一个急刹车。

  他命令舰队全速向西南德军舰队前进,主力“胡德”号更以28节海里的全速前进,一下子把护航的驱逐舰都落在了后面。

  5月24日凌晨5点35分,英国人追上了早已得以逸待劳的德国舰队。

  赫兰德海军中将真是带种,他不等后续战舰,也不与周围激动的托维海军主力舰队汇合,也不找附近沃克尔海军少将的军舰帮忙。

  而是独自发起了进攻。

  5点52分,距离德军舰队大约12海里的距离,“胡德”号率先开火。

  与此同时,“胡德”号和“威尔士”号继续抵近接敌。发动了疯狂的冲锋。

  很快,德军互为犄角的“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便协同向“胡德”号开火。

  近距离的肉搏对“胡德”号十分不利,因为它几乎将脆弱的甲板暴露给了德军有效射程。

  第一次近射,“胡德”号的火炮没有打到“欧根亲王”号;

  而“威尔士亲王”号的3发炮弹则击中了“俾斯麦”号。

  防御姿态的“俾斯麦”号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但其中一发炮弹击穿了“俾斯麦”号厚重的铠甲,形成了一个大洞,致使战舰的航速下降到26节。

  另有炮弹的弹壳划破了战舰的储油箱,船舰航行时在海上会留下油痕。

  德军的还击则是致命的,“胡德”号的弹药库被击中,爆发了大火。

  时间来到早上6点,双方军舰距离只有7-8英里,赫兰德海军中将坐镇的“胡德”号向左转,企图使用舰尾炮轰击对手。

  而此时,“俾斯麦”号380mm的一发主炮弹正好轰在“胡德”号的甲板上,瞬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胡德”号顷刻被撕成两半,迅速沉没。

  1415名船员和赫兰德中将牺牲,全船只有3名水手生还。

  英德最强战列舰之战,以胡德号沉没告终。

  战斗继续,战场上英舰“威尔士亲王”号独木难支,形势发生了可怕的变化。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的弹雨倾注而来,其它的德国战舰也围拢过来,犹如群狼即将包围猎物。

  “威尔士亲王”号被3枚380mm炮弹和4枚203毫米炮弹击中,其战斗部前后炮台都被轰塌。

  仗着自己刚刚下水没几天,正当壮年,“威尔士亲王”号依然能够周旋。

  早上6点13分,重型巡洋舰的指挥官勒克下令撤退,在释放烟雾的掩护下,离开了战场。

  这场遭遇战德军大胜,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反其道而行之,一改游击战风格,打了赫兰德舰队一个埋伏。

  “俾斯麦”号战列舰将英海军最强的“胡德”号战列舰一击毙命,给战前留下的世界最强战舰的悬念划上了句号。

  现在,吕特晏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前往就近的任何一个挪威港口进行修整,现在他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一个大概1000多英里。

  不好的地方是英国在北大西洋还有一支沃尔夫率领的分遣舰队,而“威尔士亲王”号虽然退出了战斗,并没有离开,德国人不知道这只残舰的危险程度。

  另一个选择是前往法国的布列斯特港口,和在那里维修的两条战列舰汇合。

  在请示德军总部后,吕特晏斯接到了留下护航巡洋舰,“俾斯麦”号去布列斯特港修整的命令。

  在得知“胡德”号被击沉的消息后,整个英国海军大为震惊。

  他们立刻调整了海上作战部署。

  鉴于赫兰德海军中将的舰队已经溃不成军,托维命令沃尔夫的北大西洋分遣舰队靠到德军舰队身边进行监视。

  同时,英国海军司令部从各舰队抽调了“罗德尼”号战列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谢非尔德”重型巡洋舰等主力战船对德军进行围剿,各海军战斗群接到作战命令后开始行动。

  很快,英国海军少将沃尔夫的北大西洋分遣舰队的舰船犹如草原上的鬣狗,如幽灵般开始出现在吕特晏斯的舰队周围,这次英军的抵近侦查行动非常决绝。

  德国人知道英军的目标是“俾斯麦”号,吕特晏斯手中的大宝贝现在成了众矢之的。

  作为运动战的高手,德国海军上将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在忍受了沃尔夫追踪一天的德军舰队,忽然在5月24日下午,进行了反击,“俾斯麦”号战列舰独自调头,向沃尔夫的舰队冲去。

  沃尔夫比战死的赫兰德狡猾,他手上都是小虾米,当然不会和“俾斯麦”号硬刚,于是他的舰队立刻作鸟兽散。

  “俾斯麦”号一己之力掩护了“欧根亲王”号巡洋舰等船只撤离战场,10天后,“欧根亲王”号安全抵达法国的布列斯特。

  现在,“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海上成了孤魂野鬼。

  所有英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发疯地投送过来。

  5月24日深夜,9架陆地起飞的鱼雷轰炸机飞抵“俾斯麦”战列舰的上空,展开了密集的轰炸。

  “俾斯麦”奋力还击,因为夜色的掩护。

  这次英国人的突袭没有达到效果,只有一枚鱼雷在战列舰右舷爆炸,但在厚重的保护装甲防护下,没有造成任何实质的伤害。

  到了5月25日,吕特晏斯再次施展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无线电静默。

  沃尔夫的北大西洋分遣舰队失去了目标,他们无法找到“俾斯麦”号的确切位置。

  在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俾斯麦”最后一次确切位置一阵梭巡后,他们一无所获。

  沃尔夫舰队只好向北撤退,他们不知道的是,“俾斯麦”战列舰如猎狮一样,沿着沃尔夫舰队驶向冰岛的方向尾随了100多英里。

  随后,悄悄地向东南方向脱离。

  眼看到手的鸭子就要飞了,英国的托维海军上将非常恼怒,他立刻命令加大对德军的监测侦查范围。

  绝对不能让“俾斯麦”号跑了。

  5月25日下午13时20分,英军终于截获了对他们有用的一个无线电情报,一艘追踪游弋在法国西岸英国航空母舰的德国潜艇发出了密集的联络信号。

  随后,在德国西部海岸也有一次密集的无线电联络。

  通过情报分析,托维推测出“俾斯麦”战列舰向东南迂回,最后到法国布列斯特的逃逸路线。

  于是,各英军海军战斗群开始向这个方向靠拢。

  5月26日上午10点20分,英国军舰卡塔利纳号率先发现了隐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它离法国海岸只有690英里的距离。

  托维在知道“俾斯麦”号战列舰准确位置后大喜过望,但看起来这艘德国旗舰即将脱离自己的包围圈。

  他立刻命令就近能打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追击“俾斯麦”号,同时命令萨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轰炸机全部起飞,直扑“俾斯麦”号。

  14时50分,鱼雷轰炸机群空袭了“俾斯麦”号,但投下的11枚鱼雷无一命中。

  5月26日17点40分,“谢菲尔德”号巡洋舰出现在“俾斯麦”号附近,拦住了战舰的必经之路。

  此时的“俾斯麦”号已经非常疲惫,无力发起有效进攻。

  到了20点47分,皇家方舟号的鱼雷轰炸机群再次袭来,由于有“谢菲尔德”号提供坐标,此次轰炸非常成功。

  两枚鱼雷击中了战列舰,一枚击中了“俾斯麦”号中部装甲,更致命的一枚击中了尾部的方向舵,船无法航行了,随后,“谢菲尔德”号冲过来进行了缠斗。

  5月27日,“俾斯麦”号困兽犹斗,但它已经陷入英国海军的团团包围之中,从8点到10点,无法航行的“俾斯麦”号和英舰们展开鏖战。

  托维海军上将投入英军主力舰队参加了战斗。

  “俾斯麦”号弹尽粮绝,伤痕累累,已经无法还击,最后被英国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击沉于法国海岸,只有几百人生还,而指挥官吕特晏斯战死沙场。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沉没,让德国海军遭受重创,他们企图切断英国海上援助的计划破产了。

  大英帝国海军重新取得了海上主动权,这意味着德国无法彻底征服西线敌人,第三帝国无奈滑向困难的被动局面。

  从这次战例来看,大炮轰鸣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如果是在海面上进行一对一角斗,卑斯麦号也许不怕任何一个对手,获胜概率极大。

  可这是战争,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能围殴你的时候,傻子才会跟你讲骑士精神,赢了才是王道,输了就没命了。

  更何况,即便是卑斯麦号,也不能保持永远的强大,因为敌人很可能造出火力更为强大,防护更为坚固的战列舰跟你抗衡。

  所以,战列舰的末日就这样来了。

  朱传仁就算再想赚钱,也不能在这件事上犯浑,他必须得给老常提个醒,一味的堆积大炮没用了,你得想办法获取制空权。

  再不济,你在海面下想想办法也成啊!

  不过这个年代,各国对于潜艇技术格外保密,造是别想了,买都不一定能买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