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海外脱离的商人们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630章 海外脱离的商人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0章 海外脱离的商人们

  第630章海外脱离的商人们

  山东登莱的位置,对于大海而言,非常的重要。

  山东半岛延伸的最东端,与处于辽东半岛西端的金州,犹如两只胳膊,使用帆船也只需要一日一夜的时间,而且海域内还有大量的岛屿可以提供停靠。

  登莱,金州,高丽。

  三角直线距离,成为了最快的航线。

  铁道工程部技术司。

  几名技术人员来到了莱州码头,了解码头的资料。

  “当蒸汽机轮船普及后,从最初只有帆船速度的一半,很快提升到与帆船速度平齐,乃至达到一点五倍,也就是十五节的速度,翻了三倍不止。”

  蒸汽机是大明工局的核心技术,也是大明工局的起点。

  又有太子殿下的支持。

  所以在蒸汽机方面的投入,大明工局舍得花钱。

  包括十年前发明的蒸汽机货车,不需要铁轨,能在陆地上,不靠牲畜就能动的货车。

  使用成本高,性价比低,操作难,危险度强。

  哪怕缺点这么多,大明工局也大规模运用起来,只要不亏本,就会优先考虑使用蒸汽机货车,于是从十辆到一百辆,一百辆到一千辆。

  连蒸汽机货车都得到如此力度的支持,更不提刚问世就有大利益的蒸汽机轮船。

  码头安排了几名工作人员相陪。

  众人参观码头,协助铁道工程部的技术人员们,提供给他们需要的资料。

  “我们铁道提速的讨论,仍然没有结果。”

  “技术没有突破吗?”

  工作人员好奇的问道。

  提速很重要。

  工业发展需要运输,运输的效率是根基。

  摇了摇头,技术人员感叹道:“现有的技术,铁道的速度,可以提升到半个时辰五十里以上,提速的呼声,在北平行省的诉求最高。”

  “那为什么不提速呢?”

  工作人员无法理解。

  另外的人笑着解释道:“陆地与大海不一样啊。”

  工作人员逐渐明悟。

  北平行省发展的早,老百姓们已经适应了铁道,懂得了避让火车。

  铁轨上也不会出现人,牲畜。

  铁道运营集团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角度出发,提速的方案,一直都很重视,不敢轻易的决定,最终只同意了北平,大宁,开平,金州等地方的提速方案。

  铁道运营部和铁道工程部虽然是两个部门,但无论是业务上,还是感情上,双方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于铁道的技术,铁道运营部与铁道工程部联系的仍然紧密。

  因为最近风气不好。

  众人没有敢铺张浪费,几个人在大食堂里吃饭。

  从京城扩张开来的督查运动,在山东打响了第一枪,山东布政司左参政落案,成为了半年以来,官职最高的官员,也让山东人人自危。

  巡检丁差们全副武装。

  码头上的检查异常的严格。

  商船越来越多,高丽与大明的往来,随着开放民间市场,频繁了百倍不止,原来只是使团们夹带私货,因为物资少,大明睁只眼闭只眼,如今早已不能视而不见,并且还有走私人口的兴起。

  大量高丽的男性想方设法的进入大明。

  陆地上,镇江城是第一个关卡,那么大海上,登莱就是第一个海关卡。

  高丽汉城抵达山东登州,在大海上只需要两天一夜。

  原先检查的也严,如今检查的更严。

  “哗。”

  巡检丁差们打开了舱门,看到里面的景象,张开嘴,脸上惊呆了,他们甚至忘记了手里的武器。

  舱门里人挤人。

  小小的船舱,至少有五六百人。

  “XXXX。”

  一阵听不懂的话,船舱里的人们疯狂的往外跑。

  有经验的老人闪到一旁,避免被扑倒,最后被踩踏,还不忘大力拉扯一把没有反应过来的年轻的巡检丁差,救了他一命。

  船舱很狭小,地面又不平。

  几百人的拥挤,很快随着第一个摔倒的人发生了踩踏事件。

  “砰。”

  枪声惊动了码头。

  周边的巡检丁差全部往传来声音的方向跑去,码头的工人们也拿着手里的工具赶了过去。

  高丽的人们被控制住了。

  巡检丁差们通过审问,找到了船老大,又通过船老大收集了一些线索。

  矛头指向了高丽协守兵团。

  高丽是个历史悠久的王国,与周边的部落不同,具有一定的文明,多年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影响很深刻。

  从十五年起开始,北平方面就加强了对高丽的管控,随着太子入京,高丽有了三王,更加离不开大明,最早的呼声是取消藩属国,改成在高丽设立都护府,又或者宣慰司。

  考虑南王,以及国王消极的应对,最终大明在高丽设立了协守兵团。

  高丽国王才积极起来。

  前些年高丽北王去世,大明在北地的实力更深,同样设立了协守兵团。

  这两支协守兵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两地的和平,主要防备的是高丽南王,这位历史上原本先造反父亲,后造反二哥,杀死四哥,成功坐上王位的五王子。

  协守兵团的人数并不多,总共不到三千人。

  但是呢,协守兵团在高丽的影响很大,多年来,与当地有了许多的关系。

  原太祖皇帝时,因军功授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后调守滁州,在还是燕世子的朱高炽南下时,主动提交皇太孙系的名册立下大功。

  投靠燕王和燕世子的将领很多。

  大宁、开平、辽东、山东、京城

  朱高炽不是很喜欢谢贵,所以谢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奖励,五年前外放到高丽,负责协守兵团,成为一方面的主帅,算是弥补他的外放。

  李氏朝鲜初期还是有实力的。

  只不过呢,大明明初更有实力,加上中原王朝的影响力,李氏朝鲜虽然有不少前朝的官员比较激进,但总体上对大明很恭顺。

  这个恭顺,只是对大明而已。

  辽东初期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彻底恢复,大片的土地,与李氏朝鲜没有清晰的分界线,所以李氏朝鲜经常进入奴儿干境内仇杀奴儿干的部落。

  因为李氏朝鲜没有建立前,高丽弱小的时候,奴儿干部落的人也经常进入高丽劫掠屠戮。

  特别是咸镜道。

  咸镜道是高丽最贫瘠的地区,虽然也是面积最大的道,不光人口少,经济也很落后,这里成为高丽与奴儿干附近部落的厮杀场。

  弱小的时候,附近的部落就会进入咸镜道劫掠获得物资,强大的时候,高丽就会出境击打周边的部落。

  历史上大明同意努尔哈赤的祖先迁移到建州。

  把这块富裕的地方给他们生活,除了因为努尔哈赤的祖先对朱棣很恭敬,是奴儿干都司境内,主动归附大明的第一批部落,常年保持了默契外,也有杜绝李氏朝鲜越境攻打奴儿干部落的原因。

  正如唐朝信任重用安禄山,大明也很信任和重用建州女真。

  这并不是当时的官员们傻。

  而是双方两百年来的关系导致的。

  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建州女真与辽东的贸易频繁,多年来受到大明朝廷的扶持,特别是移居到建州后,生产力发展的很快,给了建州女真崛起的根基。

  别的部落打不过建州女真,并不是因为建州女真生下来就能打。

  而是多年下来,建州女真不光积累了生产力,也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出了超过周边的人才,例如哪怕是不受父亲重视的努尔哈赤,少年时期也会说汉语,认得汉字,能读书籍。

  日本学者平田昌司在《清代鸿胪寺正音考》引用藤本幸夫的研究,指出努尔哈赤跟通汉语的朝鲜俘虏谈话时,全靠汉语翻译。

  一汉敌五胡,是背后的生产力支撑。

  同样。

  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百战百胜,除了努尔哈赤的才能之外,也离不开建州女真比其他部落素质更高的原因,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次证明了发展才是一切。

  明中后期经济的崩溃,带来了社会秩序的败亡,导致生产力的下滑,对于相比较时代而言,社会分工明细的大明是致命的毒药,才是明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差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强。

  再落后的组织,也比没有组织的“散沙”能打。

  如今。

  高丽变得比以往“繁华”了。

  大明的商行充满了高丽的城池里,带来了更多的商品,因为商品的畅销,大明的商人们开始追求土地,通过从高丽勋贵手里购买土地,双方一拍即合。

  大量的土地落入大明商人手中,他们通过这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包括黄麻。

  几米高的黄麻。

  一望无际。

  受雇于大明商行的高丽佣工们,弯着腰割取成片的黄麻。

  成吨的黄麻运送到码头上,通过码头运输到上海县,由上海县的铁道,运输到浙江地区,进入各家工厂,制作成一捆捆的麻绳麻袋,又通过铁道输入全国。

  商品的繁荣下,麻绳麻袋的需求永无止境。

  但是呢。

  高丽明明通过商贸赚了大笔的粮票,可是高丽的百姓们仍然过得困苦。

  他们吃不饱穿不暖。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天黑才能歇息,每天喝着米粥,全年无休,只能呆在大明商行里干活,离开了大明商行,他们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

  “钱都去哪里了呀。”

  谢贵一脸的感叹。

  同样是发展,北平京城的富裕,是肉眼可见的,百姓们过得丰衣足食,高丽这些年的变化也很大,比起大明的百姓们,高丽的百姓干活更辛苦。

  可是呢。

  为何大明的百姓们精神饱满,而高丽的百姓们却满脸麻木呢。

  “钱都被大明民间商行赚走了。”

  谢贵的侄子笑道。

  谢贵看着侄子,突然有些认不出来了。

  “朝廷的督查行为,你知道吗?”

  “叔叔放心。”

  年轻的侄子并没有在意,“查谁也不敢查到叔叔的头上的。”

  谢贵叹了口气。

  自己也有抱负,那些后辈们,什么张辅朱能都有了好大的名声,凭什么自己只能呆在高丽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自己松懈了呢?

  谢贵知道自己的侄子做了什么事。

  他与大明商行合作,联合本地的勋臣们,大肆购买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压迫高丽百姓,每年的利益,连谢贵都不知道赚了多少。

  他们不满足于此。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当赚了一百元的时候,会生出幸福感,开始希望能挣到一千元。

  一千元变成一万元。

  一万元变成一百万。

  人们开始疯狂。

  再多的钱也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

  不光是正常的贸易,只要是能挣钱,能增加他们财富的手段,他们都愿意尝试,因为他们在高丽没有束缚,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协守兵团、资本、勋臣

  一股庞大的势力。

  上面的人挣大钱,下面的人挣小钱。

  携手兵团的士兵们也受到了诱惑,走上了金钱的道路。

  他们通过与码头的关系搜取钱财,给予那些想要走私大明的人们方便。

  有需求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行动。

  江淮地区的奢靡,并不会因为打击而消亡,自古以来,这样的行当就没有消失过,属于常青树行业。

  既然大明女子管的严,他们从国外获得女性。

  还有女佣的缺口。

  谢贵是高丽的土皇帝。

  最早的时候,他带领协守兵团驻守汉王宫,后来协守兵团的数量扩充,在北王病逝的时候,他选择离开了汉城,选择了黄海道。

  他有些怕了。

  所以他又住在了平安道的东道。

  六十岁的谢贵,思考如何回京,并且把自己在高丽积攒的庞大财富带回国。

  谢贵的不问外事的态度,给予了兴起的资本势力越发猖獗的环境。

  如果说谢贵没有来到高丽的前五年,协守兵团很正常,大明民间商行在高丽也比较守规矩,那么这五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可以看成是量的堆积,引发的质变。

  毕竟初期的时候,大明商人们的实力还很弱,资本也很小。

  黄海道海州。

  左军节制府,也就是高丽北王的所在。

  高丽北王是大明半官方的称谓,实际上的高丽,仍然是一个王国,国王是汉城的李芳果。

  二十七岁的李孟宗。

  也就是原高丽北王的长子。

  现左军节制使,高丽左军的最高负责人。

  大明商人吴宏。

  这位在北平找机会,曾经轰动一时的热气球商人,与技术人员王纯早已经一拍两散,热气球的生意也黄了,如今成为了高丽的大商人。

  高丽商人卢顺义。

  两人成为了高丽北王的座上宾。

  “支持内附的官员很多,黄州府使权申旭,防御使南以熊等人,昨日再次向本使上言。”李孟宗试探的问道。

  吴宏毫不犹豫的说道。“他们都是叛徒。”

  李孟宗盯着失礼的吴宏。

  吴宏愣了愣,然后弯了弯腰,露出真诚的面孔,忧虑道:“如果北王真的希望内附,万一大明同意,他们还是官,北王可不是王了。”

  吴宏的说法,让李孟宗失神起来。

  无论如何,也是掌控三省,人口数百万的实权王爷。

  李孟宗犹豫了。

  理智上,为了老百姓着想,他应该同意内附,并且不少的官员们支持,可感情上,他并不愿意。

  吴宏使了个眼神,好朋友卢顺义明白,上前一步接着劝告。

  商人们承诺,会保障北军的粮草供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