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京城太贵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481章 京城太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1章 京城太贵

  第481章京城太贵

  不知不觉。

  七年了。

  文华殿,朱高炽想到。

  时间过得真快。

  原主活了四十八岁,而今年自己已经二十一岁了,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寿命。

  朱高炽无法确定。

  这种事谁能知道呢。

  文华殿的太监们,跟在朱高炽的身后。

  原来的太监被调走了,从别处的宫殿换来一批新的太监。

  这位皇太孙殿下没有什么脾气,无论是对宫女还是小黄门,皇太孙殿下都很和气。

  “新戏和新曲是北平精神文明的高度,人心各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这也是朱高炽要施行大片井制度的原因之一,为的就是这句话。

  因为朱高炽知道。

  新的兵部尚书金忠也在,正拱手行礼。

  朱棣点了点金忠,内心颇有些感慨。

  北平各大机构开始搬迁。

  人是离不开自然的。

  以及调研司下面的各研究室,包括社会理论研究室工农人口分配项目组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的小组等。

  朱高炽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个时代。

  粮票发行银行留在了北平。

  徐氏以及几位小姐,还有郭彩莲母子抵达了京城。

  金忠帮助朱高炽说话。

  朱高炽担心朱元璋性格古怪,唯独朱棣,仿佛真不在意似的,倒是过得惬意的很。

  京城的第一片新城区,那必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抢到就是赚到,各大商行都要在新城区抢位置。

  北平的商行没有傻子。

  但到底未来如何,朱高炽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儿子也没指望改变所有人。”

  北平多数的百姓也是如此。

  当年啊。

  朱棣沉吟片刻,考虑其中的得失。

  朱高炽说道:“通过新戏和新曲,让人感受到北平的精神文明,吸引那些向往的人。”

  朱高炽看着高兴的朱棣,心里委实羡慕。

  不过是提前了几年而已。

  不过朱高炽顾不上,各大机构搬来京城,总不能连落脚地都没有吧,这可不是建造几栋楼房就能解决的问题。

  朱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愉悦。

  朱棣好奇的问道。

  淳化关在后世,随着南京的扩张,成为南京市区的街道,如今的大明属于卫所所在地。

  朱元璋拉拢人心的本事天下第一。

  朱高炽问道。

  话说的好听。

  朱高炽早已经把朱棣当做了自己的父亲,更把徐氏当做了自己的母亲。

  那么放在后世。

  既然取名为关,自然是京师的门户所在。

  朱棣在他构建的组织中,有天然的底蕴,超凡的存在,对于朱高炽是很危险的。

  只有这样,既能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又能让人通过与自然的相处,保留野蛮的体魄。

  从各地迁移过去的,乃至整个北方,都是由南方输送人口和物资,洪武一朝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为北方恢复了元气。

  大孙子防人之心甚重,可有时候又有些想当然了。

  因为目前铁道的里程主要在北方,所以铁道运营总部需要留在北平。

  因为这里是京城。

  “算了……”朱棣摇了摇头,“你去做吧,为父跟你兜底。”

  不过铁道运营总部还是留在北平。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提醒了一句。

  当然。

  如今物是人非。

  大哥和父皇也是如此吧。

  无论自己怎么想,朱棣是把自己当做亲儿子的,所以朱高炽对于朱棣没有防备。

  但是人们不愿意奋斗了,所以只能养黑人,黑人从事各项工作,从文化到军队,都需要黑人来支撑。

  “北平连城墙都拆过。”

  “你皇爷爷前几日让咱告诉你,伱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咱考虑了几日。”

  “拆了淳化关?”朱元璋不可思议,“历来都是在京师周遭修建关隘,你们倒好,反而要拆了。”

  从白丁到长史府长史已经是让人啧啧称奇的事,又一跃成为大明六部的兵部尚书,中枢的大佬。

  从各支部调工人以及工具和机器,各组织支付建造资金,闻风而来的还有各大商行。

  朱棣笑呵呵的问道。

  突然间朱棣发现,好像自己的臣也是儿子的臣。

  朱高炽笑道。

  首先是调研司。

  “恐怕人心难变。”朱棣有些怀疑。

  “拉拢一个人,就少了一个人反对,拉拢的人越多,那么思想的松动就越大。”

  于是朱棣去找朱元璋。

  但换个角度来看。

  无论是条件和社会风气,都不可同日而语。

  徐氏还有朱高炽的未出阁的妹妹,以及他的妻儿也要来到京城,不过朱高煦和朱高燧还是留在了北方。

  “这有用?”

  朱高炽回了礼。

  “小王爷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不过正是因为有朱棣,朱高炽才心里安定了不少。

  不久。

  有了朱元璋的首肯,京城由中华重工工程部承建的第一座新城区,规划在了淳化关。

  朱高炽到了武英殿。

  而早在五六十年代,伟人就已经指出了方向。

  法国够文明了吧。

  朱高炽听着工程部掌柜的马林的报告。

  也是第一个大基建计划。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如此的思想高度,只有了解世界的人,才能被伟人高深的远光所震撼。

  朱元璋忍不住想到。

  朱棣有清楚的认知,他本就是应天府长大,然后去的北平。

  “皇太孙殿下。”

  “有用。”

  京城的防御布局,是层层外推的。

  人们不愿意去拼搏,所以养了大量的外族兵。

  “父王。”

  “皇太孙殿下。”

  一个留在北平,一个留在山东。

  这也是伟人认为的。

  其余粮票银行开始在京城设立分部。

  “而且淳化关也不会拆,拆的成本太高了,不过会划入新城区,失去了防卫作用。”

  但是父子啊。

  现实比传闻更夸张,如何防备都不违过。

  不久。

  朱高炽笑了。

  能打赢才是奇迹。

  朱棣苦笑。

  更不提京城内,那是寸土寸金。

  所以朱棣拉拢人心的手腕,的确从朱元璋身上遗传了不少。

  否则靖难之役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朱棣卖命,那时候的朱棣,可没什么优势。

  富裕了。

  至于其他的藩王,已经有官员上疏,理应让各藩王归国,被朱棣压了下去。

  最先得到好处的,金忠是最亮眼的之一。

  张薄在北平说道。

  在皇宫的岁月,儿时的点点滴滴逐渐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日。

  他的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深度融入燕王系。

  皇帝是朱元璋,哪怕他仿佛已经放权了,看起来不再关心国事。

  七年来一直追求极致安全感的朱高炽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北平和内地不同啊。

  “京城可不是北平,防备之心还是要有的。”

  所以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在北平的发展一路千里,无人可以阻挡。

  然后是军户经济合作社总部,铁道总部。

  反之。

  北平的工业化社会推动,是朱棣支持,并自始至终看在眼里。

  到底是朱高炽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朱元璋想了想,最后没有拒绝,一座淳化关而已,他还是舍得的。

  多少人心里还不服气呢。

  人与自然共存。

  唐朝的人过得太富裕了,他们是万国来朝,中华真正的太平盛世,内无忧患外无强敌。

  谁愿意去拼搏?

  犹如普通民工用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了中央长老。

  父皇的臣,也是大哥的臣,他们几兄弟私下里不知有多羡慕。

  朝廷储君之变,却能有大体上的安稳,朱棣的表象,想必朱元璋还是非常认可的。

  “母妃她们到了哪里了?”

  金忠明白了,于是看向朱棣。

  和最初北平的土地价值不大完全不一样,京城的土地价值太高了,最后经过讨论,选择了离皇宫一百里外的淳化关。

  这也是朱高炽尝试在京城推动自己计划的底气。

  明明是位很好的人,可外面却有不少关于皇太孙殿下冷血的舆论,太监们有些不服气。

  武英殿的太监找了过来,笑着告诉朱高炽,朱棣找他。

  宋朝除了打压武将,民间同样富裕,人们把当兵当做丢人的事,因为当兵的待遇的确很差。

  那么朱棣继承了不少。

  和北平不一样,北平城外有大量的荒地,而京城的周边可没有一寸空地。

  京城地贵啊。

  放在后世。

  同样。

  施行大片井制度的目的,也不只是这一个。

  但是遇到了大难题。

  金忠好奇的说道:“小王爷……皇太孙殿下在北平的改革,因为北平的社会结构很简单,所以有了大量的工人以及新军户,恐怕南方不太行。”

  而随着朱高炽的命令。

  朱棣成为了太子,入住了武英殿。

  他们的思想如此。

  这才是他信任朱棣的原因。

  就如大片井制度。

  南方好几千万人,军户才多少人。

  朱高炽解释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来没有哪一方更重要,而是相辅相成的。”

  “应该已经快到应天府了。”有太监上前回答。

  新城区的建造资金,并没有缺口。

  北平军户比例高,大片井制度虽然有阻碍,但并不算难以推动的变革。

  “听说你要在京城推动新戏新歌运动啊。”

  “建造如此大的一片新城区,反而还能有进项?”朱元璋惊讶道,“建十个新城区,岂不是数百万的银子都有了?”

  文工司,工业计划部,工民联合部……

  谁敢想?

  但的确发生了。

  “第一片新城区,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后面的新城区恐怕就要市场的发展,才能诞生新的需求。”

  朱棣解释道。

  他在北平的那些年可不是白过的,对于工业发展的理论,多少还是有些了然于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