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巨大的金山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320章 巨大的金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0章 巨大的金山

  第320章巨大的金山

  “朕自布衣开创鸿业,荷天地眷佑、将士宣劳,不数年间,削平群雄,混一海宇。”

  “惟尔西番朵甘、乌思藏各族部属,闻我声教,委身纳款,已尝颁赏授职,建立武卫,俾安军民。”

  “迩使者还言各官,公勤乃职,军民乐业,朕甚嘉焉。”

  “尚虑彼方地广民稠,不立重镇治之,何以宣布恩威?兹命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

  “呜呼,劝赏者,国家之大法;报效者,臣子所当为。宜体朕心,益遵纪律。”

  这是朱元璋对边疆民族的政策。

  陕西行都司西部的哈密卫,也就是后世新疆的东部地区,南部是朵甘宣慰司,然后乌斯藏都司,也就是后世的西藏。

  包括云南,贵州各地区,都在洪武一朝加深了控制。

  多年来推行的土司朝贡制度,让儒家文化得以传播,各部逐渐遵循明制。

  荒漠上。

  朱棣与宋晟骑马并肩而行。

  在数千骑兵的拱卫中,两人畅所欲言。

  宋晟指了指西边的哈密方向。

  “纳忽里是察合台系,洪武十三年见我大军抵近,选择了出城归顺,圣人不愿妄动兵戈,以至生灵涂太,因此接受纳忽里称臣纳贡。”

  “洪武二十三年,纳忽里因为不满互市规模,阻碍西番各族与我大明纳贡互市,并劫掠各部与我大明互市货物,已造成反叛之实。”

  “我带大军讨伐,纳忽里只带走数百骑逃出城,哈密城池尽入我手,等待圣人旨意。”

  “乃至洪武二十五年,纳忽里派人向圣人谢罪,圣人原谅了他,准许他回到哈密。”

  “如今纳忽里死了,承袭忠顺王王爵的,是纳忽里的弟弟安克帖木儿。”

  宋晟又指了指南方。

  “皆是如此。”

  朱棣第一次来此地,感受到此地的复杂。

  也明白了宋晟的重要性。

  “我朝所立安定卫,原唐朝吐蕃之地,受封的阿端、阿真、苦先、贴里等等各部混战不止。”

  “受我朝分封的安定王卜烟帖木儿,被受我朝分封的指挥使沙刺杀了,其子复仇,后又杀了沙刺,沙剌部将又复杀其人,番将朵儿只巴趁势屠戮安定城。”

  “这片土地上充满了杀戮,百姓十不存一,犹如罗刹地狱,乃至洪武二十五年,诸部遣僧入内,乞授明官以安部众,奏请,圣人许之。”

  “五年来,这片地区才终于恢复了和平,有了今日的安稳。”

  宋晟向朱棣说了这么多,希望朱棣明白一点。

  “陕西行都司稳,则这片土地稳,陕西行都司不稳,这片土地昨日的自相残杀又会兴起。”

  朱棣神色郁闷。

  他明白了宋晟的意思。

  宋晟不想参与国内的政治斗争,更不想站队。

  朱元璋的政策态度,得不得到后世人的认可,他在当下总之是这么做的,跟清朝的政策截然不同。

  带来了先进汉文明的同时,也为地方带来了和平繁荣。

  生产力发达才有文明。

  中原发达的生产力,自然让中原的文明高于周边。

  没有灭种,没有推行愚昧宗教,更没有施行减丁政策。

  不是明初的国力比不上清初,明初边疆战争的胜利数不胜数,但没有一次对失败者赶尽杀绝,而是给了多次的生存机会。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

  诸葛亮七放孟获的故事,说明了汉文明的包容性和先进性。

  “我随父亲和兄长加入义军推翻暴元,童年时和圣人一样,吃够了生活的苦。”

  “这片土地上的野狗群被我清理完了,留下了干净的土壤,只要保持下去,这片土地才会真正的归心。”

  朱棣听完这些话,想到了自己的长子。

  长子真应该来听听宋老将军的教诲。

  虽然老大没有明言,但是朱棣晓得老大对他皇爷爷的政策不太满意的。

  朱棣没有再提联姻的事情。

  因为宋晟已经回答了他。

  定远密比,犹汉沛丰。父兄偕来,有伟宋公。义旗所向,仗剑先驱。神武不杀,迎降欢呼。

  这位元末义军中成长的宋晟,正是大明边陲的定海神针。

  虽然知道与燕王联姻对自身权势的好处,可他不愿参与国内政治斗争,选择了中立。

  军人。

  守卫边陲。

  一辈子都是这么做的,且没有像蓝玉一样提拔私人,滥用亲信,干干净净的把边地交给了大明。

  朱元璋如何能不信任宋晟呢。

  乃至朱棣造反成功后,明知宋晟的儿子誓死抵抗自己,死在了自己大军,仍然信任和重用宋晟。

  最后宋晟病死在出塞治理河西牧地的途中。

  ……

  朱高炽还不知道陕西的事情。

  他现在盯着叶希贤。

  此人有些难缠。

  杀不得,赶不得,让朱高炽心烦。

  “要不要把那几名士兵……”

  朱高炽瞪起了眼睛。

  “藏起来。”金忠郁闷的说完,小王爷想到哪里去了。

  “早不藏晚不藏,偏偏这个时候藏起来,岂不是更告诉别人自己有鬼。”

  “此事让郑亨布置妥当,那几名士兵的口供要一致,不要被人诈出来才好。”

  杀官真不是这么好杀的。

  明末李成梁靠着把不听话的将领官员送去边疆害死,那是因为明末制度崩坏。

  人情大于法度,给了李成梁上下其手的机会。

  靠着这个手段,李成梁成为了辽东土皇帝。

  但现在是明初,谁跟你讲人情利益输送,嫌朱元璋的刀子不够快么。

  现在明初的官场风气良好。

  不是谁可以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轻易动手。”朱高炽有点烦躁。

  杀了一个高勉,引来了一个更难缠的叶希贤。

  还是这些年顺风顺水习惯了。

  “杀了也就杀了,算不得什么事,那叶希贤就算把北平掘地三尺,他也得不到他想要的。”

  金忠倒是不以为然。

  “父王一直没有向我提此事,看来心中也是有些不满的。”

  朱高炽有些忧虑。

  今年,自己的步子委实有些大。

  许多动作甚至都不藏,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叶希贤的到来和朱棣的不满,也算是给自己敲了个警钟,这是洪武二十九年,不是永乐年。

  北平呆着的叶希贤见卫所不配合,他也不是好相与的,亲自闯去了卫所。

  带人连夜去别人家中抓来审问,没人敢直接挡他。

  密云卫指挥使郑亨无奈,只能亲自作陪。

  也是监视。

  不让叶希贤对军士动刑。

  光靠审问能审出什么,何况过去了这么久,几名军士口供一致,让叶希贤得不到想要的回答。

  燕王父子在北平多年的发展,真不是叶希贤一个人可以撬动。

  “北平已经不是朝廷的北平。”

  几名士兵咬死不松口。

  哪怕叶希贤威逼利诱,使尽了各种手段。

  虽然他没有证据,但是他已经坚信,高勉的死一定有阴谋。

  连自己亲自出马都撬不开盖子,能做到这一步的,整个北平也只有王府。

  叶希贤可不管证据不证据,他是御史。

  直接写了弹劾。

  弹劾中说道,按察使司佥事高勉之死是谋害,另有元凶云云,多方势力为元凶隐瞒,话里话外指向王府。

  希望圣人下旨给他特权督办,让此案水落石出,天下大白。

  这封弹劾引起了轩然大波。

  既然撕破了脸,朱高炽也不再理睬叶希贤,只是心中还是忐忑,不知道朱元璋会做出什么安排。

  对这位皇帝,朱高炽还是有些畏惧的。

  从一个碗到皇帝。

  什么诡计能瞒得过他。

  燕王府的名声一直是不错的。

  随着这封弹劾,让燕王府的名声无异沾上了污迹。

  “这是对小王爷的污蔑。”

  丘福大声的骂道。

  宋晟诧异的看了眼在场的将领。

  每个人脸上都有愤怒。

  忍不住看了朱棣的表情,发现朱棣一脸平静。

  “想不到燕王世子威望这么高。”宋晟暗自想到,忍不住对朱高炽有了好奇。

  中华重工,建设商团这些大动作,在陕西两年下来已经不可小觑。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厉害,宋晟看得到。

  但是军户经济合作社为军户带来的利益,让宋晟没有阻拦。

  虽然宋晟不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含义,但是宋晟知道吃不饱肚子的士兵是无法打仗的。

  陕西行都司本就贫瘠,离不开内地物资供应。

  哪怕与军户经济合作社合作的军户,每年只增加一二两银子,在陕西行都司已经很了不起了。

  所以宋晟没有阻拦的情况下,军户经济合作社在陕西行都司的发展,要比陕西发展的更好。

  还有各类商团。

  在陕西行都司,要比在陕西通畅。

  朱棣准备回去了。

  无论如何,北平目前的形势不太好,不能任由王府的名声被抹黑下去。

  当晚。

  中华重工在陕西负责人李伯升紧急求见燕王。

  “王爷,我们发现了一座金矿。”

  “蕴含无数的金矿。”

  李伯升手舞足蹈,整个人都失态了。

  因为在陕西行都司守御千户所一带,中华重工的勘测人员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

  准确的说不是金山,而是金山脉。

  那名工作人员悄悄报告给了李伯升,李伯升知道这件事必须朱棣出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