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老四也不行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180章 老四也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0章 老四也不行

  第180章老四也不行

  为了推行粮票,朱高炽开了一次听证会,请了矿场主张德辉,周有容,陈玉,周文,蜂窝煤商会副馆主郭松,以及南方盐商杜松。

  会议地点没有在世子府,而是选在中华重工,巨大的厂区,显示了中华重工的实力。

  “咱希望诸位能发挥带头的作用。”朱高炽解释了粮票事宜,最后真诚的说道。

  众人中,没有人拒绝。

  不是因为王府的权势,也不是因为中华重工的财力,而是因为粮票值得。

  “粮票对我等有利,断无拒绝的道理。”南方盐商杜松恭敬的笑道,看上去真心实意。

  在他看来,此物即解决了他的难题,对他半丝风险也没有。

  他原来就问过铁道,可不可以用粮食来结算,现在不过是转了一到手而已。

  用粮食来和铁道结算运费,他相信自己的同行们,没有人会拒绝。

  就算不信王府的公信力,那也可以兑换了粮票后,直接和铁道结算运费嘛。

  用粮食结算运费,本身就是财大气粗的盐商们的需求,中华重工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余人跟着纷纷附和。

  同样的道理,他们即可直接用粮票结算,也可以换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粮票和矿区,和蜂窝煤商会的结算,可以先抵押。”朱高炽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众人闻言迟疑起来,抵押听起来可不是好事。

  此事不关杜松的事情,高高挂起冷眼旁观,正好可以看出小王爷的行事风格。

  “无论是矿区还是蜂窝煤商会,都需要向铁道结算运费,你们需要用白银兑换粮票。”

  “在坐的诸位,和中华重工是老合作伙伴,自然信得过中华重工,但肯定也有人信不过,不愿意先把银子放到钱柜上,然后兑换粮票。”

  朱高炽解释道,“所以不愿意先用银子兑换粮票的人,中华重工根据矿场的价值,提供授信额度,可以借贷出粮票。”

  至于实物抵押,朱高炽没有细谈。

  授信额度贷款,朱高炽不怕商人会拖欠中华重工。

  中华重工又是甲方,又是裁判,还是执行者,对于恶意违约的人,中华重工还怕收不回矿区么。

  只有有矿的矿区,是当下的抢手货,不怕卖不出去。

  南方的盐商,用粮食兑换粮票,本身也属于结账方式,对南方盐商没有风险,又不需要他们先掏钱。

  但是北平的商人和铁道不一样,朱高炽目前不打算把粮票等价煤炭。

  因为设计的就复杂了,他需要等打通了其余的省份后,当煤矿成为了其余省份的硬通货,再来把粮票等价煤炭,坚定粮票的价值。

  粮票是一张纸。

  人们认为它值钱,它就是货币,认为它不值钱,那就是一张废纸。

  大明宝钞靠着明初朝廷的公信力,初期时人们信任宝钞,所以宝钞能当钱使用。

  但是大明朝政制度不健全,随着宝钞公信力的下滑,人们不再信任宝钞,所以宝钞越来越不值钱,乃至没人愿意使用它。

  美元在全世界值钱,因为人们认可美元。

  在二战后,美国通过大量借出美元,提供各国用美元采购美国的商品,坚挺了美元价值。

  当美元绑定了石油,而各国都离不开从中东采购石油,所以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

  现在朱高炽就是在建立粮票和商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所以他采用最保守的手段,相当于以货易货,中间增加了一道手续而已。

  当这道手续获得商人们的认可,那粮票在商人们眼中,就等同于了货币价值。

  认可粮票的人越多,粮票的货币价值就越坚挺。

  北平行省的大宗商品,最后都采用粮票结算时,就能辐射到各行各业。

  当其余省份和北平一样,进入煤炭时代时,煤炭成为硬通货,那么只要朱高炽控制了产煤区,和粮票挂钩后,也就成为了其余省份的通用货币。

  产煤区在山西是一块,北平是一块,草原是一块,只要控制了这三个地区,就等于控制了全国煤炭业的市场定价权。

  总之。

  结合北平贸易情形,采取的最简陋的兑换方式,解决了商人们的后顾之忧,也就是信任的问题。

  粮票事宜,朱高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人们没有了问题,很快达成一致,日后采用粮票结算方式。

  钱柜设在北平府,取名粮票银行,暂时试推行一千石粮票,一百石粮票,十石粮票,对应五百两,五十两,五两。

  根据这个制度,中华重工内部进行了改革。

  成立了银仓,粮仓。

  内部之间的运转,各厂全部使用粮票代替,例如焦炭炼制厂,收支一万两铜钱白银进入银仓,由粮票银行兑换两万石粮票。

  最后递交给总部账房的,是结余下来的粮票。

  北平府车站,一口气下发了价值十万石的粮票,也就是价值五万两银子的粮票。

  十万石的粮票结算出去,要收到十万石的粮食,或者等价的白银。

  这种结算方式,要对账房进行大改革。

  而中华重工常年招收识字且能算账的人才,为此打下了根基,提供了足够的人才。

  原来的账房改名为财务司,各厂各车站由财务司进行整改,设立财物部和财物室三级制度。

  财务司司长一名,副司长三名,下设出纳部,稽核部,核算部,归纳部,预算控制部。

  在各厂原来的账房,施行支入存分离,健全财政制度,统一总厂和分厂财政管理秩序。

  粮票银行设行长一名,副行长一名,和中华重工财物司深化合作,互相交叉监督管理。

  根据这次改革,也优化了各厂。

  焦炭炼制厂,铁厂,蒸汽机工厂,大兴农具厂等,定位一级工厂,铁轨厂,化肥厂,玻璃厂等工厂,定位二级工厂,地方上的农具厂等,定位三级工厂。

  统一了级别,定下十八级。

  从周世丰三级,徐宁定五级,万三定六级,王仁定八级……到新杂工十八级。

  整个中华重工,有了明确的职位等级划分。

  各分厂的厂长等级也有了区别,谁的等级高一目了然,打通了上升渠道。

  中华重工的银仓,粮仓,建立了护厂队,朱高炽任命了自己的侍卫统领,也就是李彪兼任护厂队队长。

  护厂队人员五百人,从卫所中招募军户,从王府要了侍卫编制,给了五个百户名额。

  李彪因此也被升为副千户。

  既然提拔了李彪,朱棣也痛快的松口,朱能也从副千户提拔为了千户。

  刚好。

  金州中左所的赏赐也下来了,朱元璋同意了朱棣的奏疏,任命孙岩为金州卫指挥使。

  “以前扩充卫所到北境,地方官府都会上疏困难,没想到老四会主动要求。”

  朱元璋放下手里的奏疏,忍不住笑道。

  蒋献一言不发。

  圣人不需要他说话。

  朱元璋更加的苍老了,头上的白发丛生,比两年前变化很大,眼神也浑浊了不少。

  但是精神气还是那么足,看上去仿佛在和什么较劲一样。

  “北地多年来迁移卫所扩疆,可惜受困于生产,是叫生产力吧。”朱元璋想了想,记忆越来越不好。

  “生产力,一到一百,真敢说呀。”朱元璋叹息了一声。

  眼神中有些期盼,又有些怀疑。

  他这一辈子,什么事物没有见过,天下事都在他的脑海里,可偏偏北平的密疏常常引起他的自我怀疑。

  “老四的这个儿子,真是能打压别人的自信,难怪老四经常抱怨。”朱元璋突然笑道,“这样可不行,哪里像是当父亲的。”

  喃喃自语后,朱元璋看向蒋献。

  “你说说看,锦衣卫在王府的人地位很高,多年下来,会不会已经暴露了,老四可警醒着呢。”

  朱元璋有些迟疑。

  会不会投靠了老四?不然说的话,都是关于王府的好,虽然知道老四从小就不错,可朱元璋还是忍不住怀疑。

  老二从小表现也好,可是就藩后,令他太失望了,辜负了他的信任。

  蒋献迟疑了起来,他不敢给出准确的回复,犹豫了一番,忐忑说道:“应该没有被发现。”

  为了万无一失,蒋献又补充了句:“只是燕王身边的谋士多谋,也有可能被怀疑,但他们绝对是无法确认的。”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了起来。

  原来是怀疑儿子发现了自己的人,有些不高兴,可又不希望儿子傻傻的被锦衣卫瞒于股掌之中。

  自己老了。

  偌大的皇宫,皇后离自己去了,太子也离自己去了,再也没有值得他信任的人。

  这么大的国家,需要成年的儿子啊,朱允炆年少,朱元璋担忧孙子担负不起重任。

  朱元璋挥了挥手,打发了蒋献。

  不久,旨意再出。

  从应天府,浙江两地抽调军户到金州卫。

  八千七百户,合计五万余人,由山东和北平供应物资,满足金州卫和复州卫屯田前期的需要。

  金州卫和复州卫全部满编,并在复州数十里外,设永宁监城。

  前番发配金州的罪民,朱元璋决定要赦了,可他也看破了老四的打算,不会就此顺着他。

  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几百人能带领数万大军,万不能落到老四手中。

  朱元璋原本想要杀掉,后来改变了主意,但也不愿意放任这股力量落入别人手中。

  哪怕是老四也不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